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海西站长网 (https://www.0979zz.com/)- 科技、建站、经验、云计算、5G、大数据,站长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云计算 > 正文

新基建给“IDC第一股”万国数据加温背后的风险

发布时间:2021-11-01 14:55:05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互联网
导读:新基建下数据中心备受重视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浪潮下,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最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在这场如火如荼的数据中心新基建中,运营商作为
新基建下数据中心备受重视
 
在国家大力发展新基建的浪潮下,数据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重中之重。
 
最新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系统布局新型基础设施,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建设。
 
在这场如火如荼的数据中心新基建中,运营商作为中坚力量,纷纷加快布局新型智能数据中心,云边协同能力筑牢数字经济底座。
 
数据中心因其重资产、重运营、投资回报周期长等因素,一直是投资的冷门领域。
 
但近年来随着数字化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深入,特别是国内新基建政策的推进,数据中心已经逐渐成为了新的投资热门。
 
根据科智咨询本年度发布的《2019-2020年中国IDC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多年稳步增长,平均年增长率接近30%。
 
AI芯天下丨新基建丨新基建给“IDC第一股”加温背后的隐忧
 
疫情推动在线办公需求提升,而互联流量增长驱动IDC建设。受疫情影响,在家办公成为主流方式,我国数据流量的大幅增长。
 
2020年上半年,移动互联网累计流量达745亿GB,同比增长34.5%;当月户均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DOU)达到10.14GB/户,同比增长29.3%。
 
2018年,我国IDC行业市场规模达1228亿元,同比增长29.7%;
 
2019年市场规模预计达1562亿元,同比增长27.2%;
 
预计2021年为2759.6亿元,年均增速超过30%。
 
在未来3年,中国IDC业务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6.9%。
 
其布局大多集中在以北上广深、香港等为核心的长三角、京津翼、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内核心经济枢纽。
 
不过事实上,IDC行业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吞金兽。一方面,由于一二线城市上架率更高,因此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数据中心资源最为集中。
 
未来随着5G大面积推广,云服务需求增长,基础设施公募REITs开闸,中央首次把IDC列入“新基建”,行业或将迎来黄金发展。
 
AI芯天下丨新基建丨新基建给“IDC第一股”加温背后的隐忧
 
逐渐从建设期迈向收获期
 
如今,中美的数据流量总额相近,但中国的IDC储量不足美国的五分之一,如此大的差距给了国内的中立第三方IDC服务商一个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相对于其他两类服务商,第三方IDC服务商有能力也有精力深耕日益膨胀的IDC市场,填补国内IDC服务空缺的任务自然也就落到了第三方IDC服务商头上。
 
我国的IDC行业自然也要朝着这个方向转变,虽然仍有不少新IDC服务商进入市场,但整体上来看,国内IDC市场也已经呈现向头部第三方IDC服务商聚合的势头。
 
虽然基础电信运营商拥有资源、资金及技术等天然优势,但IDC并非电信运营商的核心业务,电信运营商建造的数据中心多为自用,在区域规划方面需要匹配公司自身网络覆盖的实际情况,灵活性较低。
 
AI芯天下丨新基建丨新基建给“IDC第一股”加温背后的隐忧
 
而云厂商对IDC供应商的预期一般讲究深度的客制化服务,电信运营商在这方面难以匹配云厂商的需求。
 
相反,运营商网络中立数据中心在其设施中提供与多家电信运营商的连接,客户可以根据成本及/或网络和应用需求灵活选择合适的运营商。
 
即使现时第三方IDC服务商处于劣势,该企业可以通过加大资本支出与提供差异化服务,匹配云厂商对数据中心爆发式增长的需求,从而实现突围。
 
第三方IDC正透过提供客制化服务急起直追,例如万国数据与世纪互联正处于生存期向收获期过渡的阶段,未来有望追赶海外企业成为国际领先的第三方IDC供应商。
 
IDC第一股在港二次上市
 
2001年,万国数据诞生,以灾备业务起家,后来转型成为第三方数据中心(IDC)。
 
2016年,万国数据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如今成为市值“中国第一,全球第三”的IDC巨头。
 
2019年3月,中国平安旗下平安海外控股对万国数据进行1.5亿美元股权投资。
 
2020年6月,高瓴资本认购4亿美元的股份,万国数据也成为高瓴资本布局IDC赛道的第一股。
 
2020年11月2日,国内IDC行业龙头万国数据控股有限公司在港成功二次上市,这是今年第8只选择回归香港资本市场的中概股。
 
目前港股市值1363亿港元,成为港股市场上首家市值破千亿的IDC公司。
 
AI芯天下丨新基建丨新基建给“IDC第一股”加温背后的隐忧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不包括合资IDC在内,万国数据在运营中的总净机房面积为26.6万平方米,其中94.1%已获客户签约,总在建净机房面积为13.3万平方米,其中62.3%已获客户预签约。
 
截至2020年6月30日,万国数据运营了42个自主开发的数据中心,还有17个处于自主开发中的数据中心。按收入计算,在2019年中立第三方数据中心的市占率为21.9%。
 
2020年上半年,其净收入为人民币25.83亿元,同比增长37.59%,实现了疫情下的逆势增长。
 
AI芯天下丨新基建丨新基建给“IDC第一股”加温背后的隐忧
 
第三方运营话语权被剥夺
 
云计算和互联网公司是整个互联网络的主导者,在国内,由于运营商的牌照垄断,也掌握了很强的话语权。
 
因此在整个网络基础设施中,大客户具备极强的议价能力。
 
第三方IDC运营商由于定位为“机柜管家”的商业模式,注定在谈判桌上只能被动接受别人的合同。
 
虽然万国数据的EBITDA率随着上机率的提高而步步高升,但增速总有放缓的一天,上机率稳定后,客户压价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将直接体现在利润表上。
 
门槛低导致竞争过于激烈
 
目前提供IDC运营服务的供应商中,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这三家电信运营商,市场份额大概分别是24%,16%和10%,加起来刚好占据了一半的市场份额;
 
而以万国数据和世纪互联长期深耕第三方IDC运营的代表公司有少量份额,万国数据大概5%,世纪互联接近2%。
 
在进入壁垒并不高的情况下,很难说服大家相信电信运营商和转型者不会掀起一场腥风血雨。
 
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他们的转型动力不可谓不足,且运营商有天然的网络基础设施优势,钢厂等企业资源优势也同样明显。
 
但正因为行业的吸引力以及赛道龙头这个靶子,万国数据面临着极大的竞争压力。
 
世纪互联的市场份额仅与其相差1.6%,二季度,世纪互联的营收增幅也仅仅只比万国数据低7%。
 
在世纪互联之后,鹏博士、光环新网、数据港、科华恒盛等老牌企业同样瓜分了部分市占。
 
国内IDC行业前十的市场份额相加也仅有51.5%,市场分散、竞争激烈可见一斑。
 
AI芯天下丨新基建丨新基建给“IDC第一股”加温背后的隐忧
 
结尾:
 
在新基建的助推下,IDC行业的潜力值得肯定。另外今年阿里、腾讯等头部公司在北上广一线地区将持续释放强劲需求,同时,在今年上半年引入字节跳动和拼多多两大新客户后,IDC的竞争优势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编辑:海西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