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十年:大国博弈和互联网巨头竞争
发布时间:2021-06-09 17:41:07 所属栏目:云计算 来源:互联网
导读:2009年,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举办。虽然冠以中国,然而论坛上参与主题演讲的企业代表几乎清一色全部是思科、微软、IBM、英特尔这样的国外企业。 同期的《互联网周刊》封面文章云计算第三代对此的描述是: 当演讲台上各大巨头津津乐道于自己所取得的云计
2009年,首届“中国云计算大会”在北京举办。虽然冠以“中国”,然而论坛上参与主题演讲的企业代表几乎清一色全部是思科、微软、IBM、英特尔这样的国外企业。
同期的《互联网周刊》封面文章“云计算第三代”对此的描述是:
“当演讲台上各大巨头津津乐道于自己所取得的云计算成就时,坐在台下的很多国内本土企业更像是它们的拥趸。”
10年之后,中国是全球云计算增长最快的市场。阿里云、腾讯云和华为云跻身全球云计算排名前十的名单。最大的云计算开源平台openstack,核心代码贡献TOP10也有3家中国企业上榜。
10年之间,喧闹的消费互联网之外,这场以云计算为主要武器、在B端市场打响的战役,经历过血腥的价格战、疯狂的广告战和纷扰刺激的口水战,同样走过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这段历史的背后隐藏着几个匪夷所思的故事:
在全球瓜分了将近一半市场份额,几乎在所有地区都所向披靡的亚马逊AWS,为什么在中国市场遭遇滑铁卢,甚至跌出了第一梯队?
被普遍认为慢了半拍,也不具有TO B 基因的腾讯,是如何快速追赶成为国内第二大云计算厂商的?
巨头林立,高投入、高技术门槛,同时厮杀惨烈的云计算市场,为什么仍然有一些小而美企业,能够摆脱消费互联网领域或被消灭,或被收编的噩梦,独立成长出自己的天地?
所有的互联网巨头不约而同all in B端市场的逻辑是什么?这个世界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
站在今天的时点回望历史,我们能够隐约寻找到这些故事的答案。但是站在今天的时点看向未来,却有一个更加迷惑也更加迷人的问题扑面而来: 这场正在从云计算走向产业互联网的B端战役,谁将是最后的王?
一、He’s Watching You
2012年,亚马逊宣布AWS入华的前一年,美国众议院发布报告称,华为、中兴的产品威胁美国国家安全。之后,奥巴马总统签署开支法案,禁止联邦政府机构采购带有中国背景的信息技术产品。
几个月后,斯诺登引爆的棱镜门在国内发酵。
两厢相加,一场隐含着民族主义情绪的信息安全大讨论在科技圈沸腾。
《人民日报》旗下《中国经济周刊》当时一期封面报道的标题是:“棱镜罩中国,He’s Watching You”,副标题是:“美国八大金刚在中国无缝渗透”。
文章写道:
与华为和中兴等中国企业被美国拒之门外的情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的“八大金刚”(思科、IBM、谷歌、高通、英特尔、苹果、甲骨文、微软)在中国却能长驱直入,而且,这些公司的产品都被用在了中国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当前,中国包括政府部门、军队、武警、军工企业等在内的所有单位,几乎100%使用美国微软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一些储存重要信息的数据库软件,以及工业控制系统,也均为西方高科技公司所研发。
在危机时刻,美国“八大金刚”可能对中国带来的危害,丝毫不亚于当年火烧圆明园的“八国联军”。
这场安全大讨论之前,以IOE为代表的基础架构已经显示出无法适应国内互联网迅猛发展的态势,从而引发过一轮“去IOE”的讨论,如今,棱镜门将这股浪潮推到了国家安全的高地
![]() (编辑:海西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