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度足足有15厘米的文件夹,其中是详细的笔记,从如何组织训练营,到球队宪章里对队员穿什么该做什么规定。里德的笔记里荟萃了16年来做教练的经验,从1982年在杨白翰大学的爱德华斯教练手下做助手开始,再到自己在威斯康星大学绿湾分校做教练的7个赛季...里德记录并其他教练做的出色之处, 并细细研究,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有机会展现。而Lurie打电话来的时候,里德已经蓄势待发。”
可想而知,两人都顺利得到自己想要的岗位。
塞提将以上的方法成为“公文包技巧”:最好的应聘者会在面试的寒暄环节和对方解释了岗位基本信息之后,在自己已经回答一些问题,建立起双方的信任后,这些面试者就会展现出自己在面试之前就下的功夫,他们会解释自己对组织的了解,他们计划怎么使其更近一步,他们要雇的人具体是谁。这样的举动在保持礼貌和自信的同时,立刻让他们从众多面试者中脱颖而出。
为什么?因为大多数应聘者来到面试现场,坐在与他们相同的位置上,但是表现并不特别。他们所做的和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没什么不同,现场见机行事,即兴发挥。他们的答案是当场给出的。他们让面试者掌控节奏,而不会试图“反客为主”——他们不会认真地推销自己,让对方知道自己具体能做什么。
我认为,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敢展现自己,害怕这么做了之后会遭到拒绝,所以我们想,“好吧,我就去看看情况怎么样,但是我不会尽全力。在他们给我发offer之前,我就等着吧。” 我们不一定意识到自己内心是这样的想法。我们告诉自己说,我们没时间做充分的准备,我们的生活忙得很,或者我们还没入职,所以我们不做“无谓”的准备。还是临场发挥比较划算,告诉自己说,反正我也不在乎,就去看看有没有机会,反正自己也不是真的想要,准备得很充分,失败了岂不是很亏?
但事实上,我们的人生会如何发展,就取决于这些时刻,这些展现自己雄心壮志的时刻。
我写了一本书《阴谋》,是个关于亿万富翁彼得·蒂尔花9年时间,密谋毁灭一家媒体机构的故事。在做调查的过程中,我深深为之震撼,一个26岁的年轻人A先生,在2011年4月6日,在柏林的一家餐厅里,拿出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公文包”,与彼得·蒂尔会面,菜刚上齐,他就抓住了时机。
要抓住这个时机,实则免不了恐惧。和A先生一对一会面的是身价约15亿美元,坐拥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同时名列其董事会成员的蒂尔。 蒂尔名声在外,大家都知道他很厌恶他人眼中的“休闲酒吧谈话”。蒂尔的批判性思维很强,是个公认的天才,一个狡猾老道的逆潮流者。A先生尽管很紧张,每一根神经和突触都着了火似的,但他还是抓住了时机。
他打开了事前准备好的“公文包”,说道,“我知道你对Gawker(名人/媒体博客网站)的看法,我有这么个方案...” 这一刻,他的雄心壮志终于和机会擦出了火花,这个年轻人给了蒂尔一个方案,帮助他解决问题:蒂尔应该成立一个皮包公司,雇佣一下调查记者和律师,找到方向来起诉Gawker。Gawker出版过成千上万个新闻故事,肯定免不了出错。A先生的方案不只是点子而已,,他给出的计划很全面具体,他已经找到了一些人,划定了时间线,做了费用预估。
计划时间三到五年,花费一千万美元。
蒂尔停下来想了想,他一开始的反应是不是很乐观。计划执行起来难度太大了,情况很复杂,事情可能做不成。A先生直言不讳,“彼得,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这样畏难,世界将是什么面貌?”
蒂尔告诉我,听见这话,他精神为之一震,所以他几乎当场答应了这个年轻人,给他一千万美元,每月两万五千美元的薪资,就因为他说的这句话。其他和蒂尔谈话的人思维都很狭隘,他们在生活中很悲观,蒂尔几乎也接受了这样的思维模式,但是A先生的目标很大,他也愿意花功夫,试着使之成为现实。
这场会议在整个疯狂事件的展开过程中,只是一个有趣的脚注。不过也有值得我们思考的地方:如果A先生没有做好充分准备,临场发挥,会面的结果会是如何?如果A先生只是甩给蒂尔几个想法,说说就算了,结果会有什么不同?如果萨班没有实现写下满满的笔记,只是让密歇根大学球队的面试官把握面试节奏,他的面试结果会如何?可想而知,他们的事业发展估计大不相同。我也不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讨论这个“公文包技巧”了。更重要的是,世界的舞台正是这群雄心勃勃的人的竞技场,没有他们,许多重要的大事件就不会上演。
(编辑:海西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