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人眼中的“寒冬”到底什么样?丨WISE 2018新经济之王
第一,更加专注。现在的母基金50%都是投资到了医药健康行业,剩余的40%左右在投资于新兴技术和智能制造领域的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技术的结合应用。剩下的10%,主要在文化和消费升级。对于直投也是同样的,更加专注在刚刚介绍的前两个领域。尤其像医药健康,我们再团队配置上也都会围绕着新药创制、高端的机械替代、基因诊断、医疗服务等,做更加精准化的赛道研究和有产业背景的产研人员的配置,这样才能打通整个产业链,自上而下有清晰投资标的的选择和整个后面的募投管退。 第二,估值要有合理的边际安全风险控制。我们现在更加趋向于向一些偏早期的技术创新型和技术驱动型的项目,从很早的孵化阶段、种子期阶段就进行这样的标的筛选,以控制更合理的投资安全边界。对于技术落地型的项目,我们会更加关注它的现金流的实现和商业落地的可行性。 细化管退,有何高招? 赵甜:机构投资人在投后管理这件事情上,在中国并不成熟的资本市场里,还有比较年轻的一级市场里都大家比较忽视的环节。随着现在客观上募资的困难、主观上投资的谨慎,很多人把管和退这两件事情做的更加精细化和深入了。这也是环境之下,倒逼投资者更多的思考投后管理。 今天的第二个问题,就是想了解一下各位所在的机构,在投后赋能上有怎样的创新和尝试? 朱思行:山行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它是由一些有行业背景的人士成立的,包括杨浩涌。我们三个合伙人做投资之前,都是在行业里面有过长时间经验,包括企业的战略、创业、产品运营和研发,基本上能够覆盖到初创企业的各个方面的需求。所以从这一点上说,我们投的企业如果在这些方面遇到了具体问题,基本上可以跟他们有一个很贴近实际情况的充分沟通。这也是从工作当中,我们的被投企业反馈回来非常认可的一个地方。除了业务之外,我们还会帮助被投做后续轮次的融资。 牛晓毅:其实公司创始人的需求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三件事:第一,战略,大方向走得对不对或者怎么走;第二,找人;第三,找钱。 我一直都说,投资人和创始人最大的区别,尤其作为普通的财务投资人、非产业投资人,在某一个行业的深度上,肯定比不上创始人。这一件事,他一定做得比我好。投资人能够提供给创业者最多的价值一定是“宽度”。因为我们看的项目多,各个行业之间有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论,就是大道至朴。抛去最基本的几条原则,通过不同行业的经验和观察,能够直接为创业者提供帮助。 具体来说有两条:第一,策略,即对大的资本市场、对行业的发展大方向上,我们可以跟创业者交流经验;第二,因为华兴是一个为新经济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一站式金融服务的机构,,各方面的资本能力都比较强,不仅能帮助公司融资、并购,也能做出售、发债、上市承销,甚至资产管理。我们希望在新经济企业发展的周期里面,所有的资本需求,我们都能满足。这是我们能给创业公司提供的比较实际的帮助,也是我们的强项。 金晨:Ventech China有一个相对不太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的LP中实业投资者所占的比重超过一半。LP里面,有零售集团、有地产、有银行、有保险公司、有快消品公司,都是国际国内的知名品牌。在这个上面,我们跟这些机构天然有一个合作的默契。一方面,他们通过我们的早期投资机构去触达市场上最革新的一些新的变化和趋势。另一方面,对我们来说,也能充分利用了这些资源和背景。主要做两件事:首先,对于我们已经投的企业进行对接,寻找行业合作的可能性。其次,对接我们所投资的项目公司,帮助项目公司做BD,打入大的集团的合作方或者供应商。 此外,我们也会先去了解这些大公司可以执行、可以拿出来落地的资源、关系是什么,然后就他们的目的,在市场上去寻找比较合适的项目,甚至于孵化一些项目。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更加有的放矢,使项目能够更快地成长起来,从投资到退出一条龙的服务理念。 王颖:我们做投后主要有三个策略:第一,加强被投企业跟大型企业的生态链接。昌平跟百度的开放平台、腾讯的开放平台、安创物联网加速平台,包括一些大型的央企,在能源、电力、材料、航空航天各个方面,有很多大型企业都在进行体外创新生态的孵化。所以,我们投资的中小企业,能够跟这些大型企业建立起来产业资源的协同,或者一些公共开放平台资源的利用,对于中小型企业加快实现技术的落地、商业的转化、市场的开拓,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资源。 第二,利用母基金的优势。因为母基金有这么多的基金合作伙伴,所以不同的投资机构在不同的阶段上面,会有一个差异化的发展定位,有一些项目后续轮次的融资上面,我们给项目打开了更大的投融资对接的资源池,做好后续基资金上的衔接。而且投资人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还有更多资源的对接和加速。 第三,针对一些特定的行业,比如像医药健康行业,我们特别创建一些公共性的技术开放平台。比如,针对CRO、CMO、动物实验,包括一些仪器设施设备、检验检测服务的共享、临床临检资质的申请。通过在产业链非常核心的环节的公共平台搭建,可以帮助企业去减少分散性的成本投入,更快提高他们的创新效率,也能更好地形成产业集聚的协同效应。 未来谁会是新经济之王? 赵甜:最后,我们还是要回归投资的根基,就是实体经济。围绕此次WISE大会的主题——寻找新经济之王,我想问各位,在这样的下行周期下,以前赛道淘汰周期缩短了,竞争的格局加速了,什么样的企业有机会成为新经济之王? 朱思行:山行只看大赛道,只投最优秀的创业者。我们现在已经布局的三个赛道:第一,二手车交易,瓜子在二手车的赛道里面,是占据了消费者心智的独角兽企业;第二,互联网造车,之前有券商发的报告,说互联网造车企业最后能存活的是一两家,我觉得太保守了,以后的格局可能美国有特斯拉,日本会有一家,德国不知道,中国会有一批,总体来看可能会有四五个;第三,教育,我们认为在这个赛道里面,中国有非常大的市场空间,而现在已有的产业巨头在整个市场的渗透率和占有率上面还非常小。排名前五的教育领域上市公司占行业份额不到5%。另外,技术的改变也有很大的推动力,我们相信在懂教育的互联网团队加入这个赛道之后,这个行业会有非常快速的发展。 (编辑:海西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